close

IMG_4474.JPG

英國奶奶這間店的老闆娘是道地的英國人,她之前當背包客的時候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後來兩人結婚,老闆娘也就跟老公來台灣生活。

 

她是一位硬底子的廚師,她來台灣創業,一開始是從一個夜市的小攤子開始賣英國料理,後來慢慢擴張到現在的規模。

 

英國菜其實有點特殊,受到英國宗教史上禁慾主義的影響,英國人認為過度追求慾望本身是一種不對的事情,所以連食物都很「禁慾」,英國廚師通常在烹飪的時候不會加太多調味。跟其它的料理比起來,英國菜最常被給的評價就是味道沒深度,肉就是肉,菜就是菜,英國菜也就這樣被嘲笑了好幾百年,不過這樣子反而變成了一個特點。

 

老婆之前在英國念過書,回台灣之後她很想念英式的炸魚薯條,但是在台北都沒有很道地的英國菜,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我們找到這間店,第一次吃到炸魚薯條,老婆說:"就是這個味道!",她終於嘗到了朝思暮想的那個記憶中的味道。

 

女兒出生之後,我們平常比較少有機會來吃英國菜,主要是餐廳開在淡水,離市區太遠了。趁這次我們休假,總算有機會再度來品嘗。

 

這天我們是下午四點多來到餐廳,很幸運的避過午餐時段的人潮,我們點了英式炸魚薯條、皇室加冕雞烤馬鈴薯,再加一個+88主菜升級。

英國奶奶-1.jpg

英國奶奶-2.jpg

圖片來源:英國奶奶

 

一開始送上來的是培根起司濃湯跟麵包,侍者說麵包有點硬,要沾湯一起吃比較好入口。老婆先喝了一口,喝完之後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我,我想她應該是要跟我說這個湯很好喝。我喝了一口,我也眼睛瞪得大大的看著老婆,她跟我說:"是不是!"

IMG_4162.JPG

 

湯裡有濃郁的起司味,以及淡淡的培根味,不過我隱約覺得除了起司跟培根之外,好像還有一味,雖然喝不出來是甚麼味道,但是這一味在起司跟培根間,找到了它可以發揮的位置,卻不過分的搶了起司培根的味道,讓整體的味覺很融洽。麵包沾湯一起吃,澱粉加上油脂,這是所有好吃味道的基礎。

 

下一道是皇室加冕雞烤馬鈴薯,內餡是咖哩雞。這道菜吃起來就有像英式料理了,烤馬鈴薯、咖哩雞跟起司絲都沒有太多的調味,我覺得口味稍淡,加點鹽之後嘗起來好多了。咖哩雞本身味道沒有很濃郁,但搭配烤馬鈴薯的味道剛剛好,令人意外的是起司絲的味道也不重,這三種淡淡的味道,就像黑咖啡、鮮奶跟黑糖結合成黑糖拿鐵一樣,在口中可以一次品嘗到三種味道,但是這三種味道卻不會互相排斥。

IMG_4473.JPG

 

最後一道是老婆鍾愛的英式炸魚薯條,這道菜的魚可以改選阿拉斯加鱈魚,但是老婆對於魚肉沒要求這麼多,所以點普通的炸魚薯條,沒記錯的話應該是用多利魚做的。

IMG_4165.JPG

 

餐點端上來之後,老婆問店家有沒有麥醋,一開始侍者說有,還一臉很開心找到知音的樣子,結果去廚房找了一輪,又說用完來還沒進貨,只有英式白醋。

IMG_4166.JPG

 

老婆有點失望,因為炸魚薯條就是要加麥醋,這才是她記憶中的英國味,早知道我們就從家裡帶自己的那一罐,當初為了找尋她記憶中的味道,還從高級超市買了一瓶。不過沒魚蝦也好,如果連醋都沒有的話,那這道菜吃起來真的就跟記憶中的味道差了十萬八千里了,約莫就是英國跟台灣的距離。

 

炸魚塊很有英國味,就是魚肉的香味,單純魚肉的香味,不加任何調味料,也不加鹽調味。如果不把炸魚塊切開就加鹽跟醋的話,那麼鹽跟醋的味道就會停留在麵衣上,滲不進去魚肉內,咬下去之後麵衣的醋跟鹽味就會迸出來,一陣酸鹹過後才是純粹魚肉的味道,這樣吃起來就有種涇渭分明的感覺,醋是醋、鹽是鹽、麵衣是麵衣,魚肉是魚肉。切開炸魚塊之後,再加鹽跟醋,魚肉的熱度就會讓鹽融化在醋裡面,再滲入魚肉及麵衣內,吃進口中的第一個味道是醋的酸味,接下來才是是魚肉的鮮鹹味,多了一個簡單的步驟,就讓品嘗炸魚塊的味覺感受彷彿像是聆聽皮爾金組曲-清晨一樣,不同聲部重複著經典的旋律,各聲部出現跟結束銜接的剛剛好。多虧了外層的麵衣,讓舌頭除了嘗到味道之外,還感覺到魚肉的軟嫩。

 

炸薯條乍看之下是普通的炸薯條,但是剛剛品嘗完烤馬鈴薯之後,再吃炸薯條,兩相對照之下,烤馬鈴薯的淡淡薯香,就被炸薯條散發出來的濃郁香味比下去了。雖然炸薯條有作弊的嫌疑,澱粉混著油脂味絕對是美味的保證,不過這也不是甚麼正式比賽,不必跟雞腿亂比。不過老婆說,這次是薯條(美式餐廳常見的那種)而不是薯塊(wedge),跟她期待的有點落差,這個落差大概有橫跨大西洋這麼遠,不過也沒有不好吃就是了。

 

英國菜對於老婆而言,是她記憶中一段在英國習慣的味道,對於我而言只是一種新的體驗,同樣是吃下一口炸魚塊,老婆可以說出很多的故事,炸魚塊其實是一個記憶庫的鑰匙,而我沒有相關連結的記憶,只能跟普通人一樣,開始學著體驗英國菜的美味。

 

英國料理是一種很奇妙的體驗,多吃幾次,味覺就可以欣賞美味呈現的方式,但如果理解這個料理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涵的話,那就更能夠從精神上體驗英國料理給英國人帶來的撫慰。世界上料理沒有絕對的好吃或不好吃,差別在於習慣,很多人都說最好吃的料理是媽媽做的,就因為是吃慣了,才懂得欣賞,才覺得好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o Wang 的頭像
    Leo Wang

    鑫儒指水

    Leo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