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政院於日前推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希望能夠帶頭強化投資動能以及整體的經濟成長潛能。不過這項計畫推出之後似乎引起不小的風波,相關的討論一直到最近都還在發酵,批評者大多都直指前瞻計畫考慮需要再周詳些,而在網路上搜尋前瞻計畫或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得到的結果也是批評居多。
之前看到一篇關建評論網站中有關前瞻計畫的文章,對於水環境建設的看法是:這個計畫搞錯重點了,應該要把重點擺在解決自來水漏水以及河川污染(是這個污不是這個汙),但是前瞻計畫卻沒有看到相關的預算。以下引號內是該段評論的摘要:
"水環境計畫內有「增加供水」「河川防洪」「創造親水環境」三個主要目標。其中「增加供水」花費高達1,067億,號稱計畫結束後,每天可以增加100萬噸的供水量,而方法以建水庫、建蓄水池、鑿人工湖為主,儲水設施的工程就占了65%。但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表示,台灣之所以缺水,不是因為水庫之類的蓄水設施不夠多,而是由於「自來水管漏水」以及「河川汙染」。
根據台灣自來水公司降低漏水率專區,由於台灣不少水管採用塑膠材質,2016年,台灣的水管漏水率高達16%,遠高於美國加拿大的13%,等於一年漏掉5億多噸的水,每天漏掉139萬噸2。其實只要解決漏水問題,就可以達到前瞻計畫「每天100萬噸」的目標,但這次前瞻計畫卻完全沒有修繕水管的預算,反而拼命蓋水庫,李根政說,「這就像口袋明明有個洞,不補起來,卻拼命去賺錢一樣。」
此外,河川汙染也會影響供水,李根政以高雄市鳳山水庫為例,鳳山水庫的水源來自屏東東港溪,而東港溪來自中央山脈的伏流水,經過岩層自然過濾,又乾淨又豐沛,連枯水期都有每日50萬噸的流量。但因為鳳山水庫位處下游,上游東港溪長期遭到養豬廢水汙染,這些受汙染的髒水沒辦法做民生使用,一直以來只能當工業用水。
李根政強調,不管如何清除淤泥、興建水庫,只要水源遭受汙染,都沒有用。真正該做的是管制河川汙染。而在「創造親水環境」的目標上也一樣,無論政府打造了多少親水公園、河岸綠地,李根政說,要是河川受汙染,「民眾一到河邊,就聞到臭水溝的味道,誰要去?」"
從前瞻計畫的角度來看,的確是缺少了解決自來水漏水以及河川污染的預算。但是我們需要把眼光再放廣一點,除了前瞻計畫之外,行政院國家發展委員會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計畫叫做國家發展計畫,目前最新的版本是106年至109年四年計畫暨106年計畫。在這個計畫的內容之中,就有涵蓋關鍵評論網一文中所提及的計畫及預算,分別是降低漏水率計畫(102至111年)以及流域污染整治暨水污染防治計畫(106至109年)。
降低漏水計畫的目標是在111年底漏水率降低至14.25%,減少漏水10.01億立方公尺,相當於減少109.32億元損失,降低供水損失及破管機率,編列的經費是106-109年每年70億元。而流域污染整治暨水污染防治計畫(106至109年)之中,部分的目標是完成重點都會型河川污染整治、改善各縣市境內的中度至嚴重污染河川水質、推動河川水質淨化截流或現地處理設施和推動畜牧場採用畜牧糞尿作為農地肥分使用,總經費34.4億元。
以上的說明是想要強調政府並非不注重自來水漏水以及河川污染,而是目前計畫以及經費尚在執行中,不需要編列特別預算來執行。
至於為什麼我會知道這件事情呢? 這是因為我任職的公司正好有參與這兩個計畫的實際內容,看到努力的成果以及領域被批評的有點悽慘,不管是誰都會忍不住想站出來說個幾句話。
不過撇開這個不談,我們在看評估政府的施政規劃的時候,除了著重在前瞻計畫外,也要將國家發展計畫的內容一併考慮,這樣子比較可以看出政府施政的主軸及全貌。
參考資料來源:
- 【圖解】英國用3年評估基礎建設,台灣卻想花3個月通過前瞻計畫, 關健評論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67929
- 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核定本, 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www.ndc.gov.tw/cp.aspx?n=608FE9340FE6990D&s=F30C1215990A560F&upn=60F66A08939511F4
- 國家發展計畫-106至109年四年計畫暨106年計畫, 國家發展委員會 http://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802D5A89AEA0FC19&upn=8D2612FA39DF1586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