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註:人物名稱介紹請見登場人物列表

 

多多2個月到1歲間,平日由阿忠跟阿霞照顧,假日才回來跟我和花花住個幾天。一歲之後,則是平日都跟我們住,但是去阿忠跟阿霞家度周末。我們兩邊合作挺順利的,在各種照顧跟教養上沒有什麼歧見,有些事情兩邊作法不同,但都能協調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式。

 

唯獨在小孩生病看醫生這件事情上,我們有著明顯的歧見,他們堅持小孩子生病就是要看醫生拿藥吃,但我們認為小孩子生小病,只要多休息就好,真的症狀比較嚴重,再帶去看醫生。

 

雖然我很受不了他們只要發現多多有點小症狀就帶去看醫生吃藥,可是回顧他們的成長背景,我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會這樣做。

 

阿忠他爸(也就是我的爺爺)受過日本教育,讀到公學校畢業,行事風格以嚴謹著稱。他只要身體有一點點小症狀就會跑去看醫生拿藥吃,等到身體痊癒了,他還會去再看一次醫生,再拿一次藥,並且把藥全部吃完,才算是結束整個療程。

 

阿忠在耳濡目染之下,也是跟他爸一樣的做法。「身體有生病就要看醫生吃藥」的觀念已經深植他的心中,我想這個根本已經變成了他的信仰。

 

阿霞跟阿忠一起生活幾十年,也變得一樣,只要身體出現小毛病,就會跑去看醫生拿藥。

 

我跟花花是活在到處都有網路的世界,有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在上網就查得到,我們這一輩大部分了解,生病不一定要吃藥,有些疾病都是靠自己身體復原的,那些醫生開的藥只是舒緩不適的症狀,不吃那些藥,身體也會自己復原。

 

起初他們對於我們的這種說法,也是不太能接受,阿忠認為,小孩子生病就應該帶去看醫生吃藥,雖然是症狀藥,但是他們會過得比較舒服一點,這樣就會比較快好。

 

有一次多多嘴巴周圍出現一些紅疹,雖然很明顯,但是不痛也不癢,花花跟托嬰中心的老師討論了一下,那幾天沒有接觸新的可能過敏原,認為應該是多多午睡的時候趴著,連續幾天睡著的時候嘴巴張開,口水流出來沒有擦掉,所以長了口水疹。老師說會幫忙注意保持臉頰清潔跟乾燥。

 

但阿忠在假日還是把多多帶去看醫生,看的還是一般皮膚科,不是小兒科。並且得到一條藥膏,阿忠看完醫生第一時間還打電話給我。

 

「多多臉頰起疹子,我們帶她去看醫生了,你們要處理啊!」阿忠在電話那頭這樣說。

 

我:「爸,多多那個是口水疹,我們有跟老師討論過了,老師說那個症狀很輕微,不用看醫生,只要注意保持清潔跟乾燥,過幾天自己就會好了。」

 

阿忠:「這樣啊...」

 

周日晚上回到家,我們看了藥單,上網搜尋,發現那個藥膏裡面含有類固醇的成分,醫生可能也不知道疹子的成因,總之他開了可以抑制症狀的藥。想當然,我們沒有繼續幫她擦。

 

過幾天,多多的口水疹就自己好了。

 

面對這種狀況,我們了解阿公阿嬤愛用藥的觀念不是一時半刻可以改變的,因此也只能持續的溝通。

 

有趣的是,跟阿忠有時候也會覺得台灣的醫生開藥開得太浮濫。

 

阿忠:「在美國,你感冒的話,醫生頂多就叫你吃維他命C,自己休息個幾天,根本就不會開藥給你吃!」

 

聽到他說這種話,我都會很想回他:「那你也知道不一定藥吃藥啊,就不要什麼小毛病都跑去看醫生就好了啊...」

 

不過我始終沒有說出來,這種行為就像是在紅襪的主場戴上洋基的球帽一樣,頗挑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