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註:人物名稱介紹請見登場人物列表

 

在可樂出生之前,我們買了一本有關情緒管理的繪本給多多,這本書叫做《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裡面在講一隻大猩猩的故事,她叫貝蒂,她很想吃香蕉,但是吃的過程中有些曲折,貝蒂數度崩潰大哭,這本書是在教小朋友認識什麼叫憤怒的情緒,該如何冷靜下來。

 

那陣子幾乎每天都念這本給她聽,念到後來她都知道每一頁在說什麼,甚至有一次她還自己拿來念給自己聽。

 

最近的一個周日,我們去我爸媽家接多多,順便吃晚餐,飯後,我們正收拾餐桌上的碗盤,多多在她的餐椅上一直嚷嚷著她要下來。

 

我們跟她說要等到桌上的碗盤都收好,才會讓她下來,不然以她頑皮的個性,放她下來之後她第一件事情就是跑去抓盤子。

 

平常跟她說等一等,她可以接受,起碼會看著我們收拾一陣才再嚷嚷。不過這天多多的情緒起伏似乎有點大,從一開始就不停地叫說要下來,我們她說要等等,她聽不進去,一直伸手叫我們抱她。

 

要求了幾次都沒能如願,多多開始哭,我們除了不想破壞規矩之外,更擔心的是她會打破碗盤,所以也只能邊安撫邊加緊動作收拾。

 

眼看著事情快要一發不可收拾,這時花花跟她說:「多多,妳怎麼跟貝蒂一樣哭哭啊?」

 

多多聽到花花講這句話,瞬間止哭,然後雙眼往她的左邊看了一下,似乎在思考,接下來她就不哭了,坐在餐椅上看著我們收拾。

 

沒想到繪本的威力居然這麼大!

 

我們一直相信,繪本是帶領小孩認識世界非常好的工具,繪本可以激發小孩的想像力。從繪本中學到的事物跟情節,能激發他們發揮想像力,在腦袋中編織出更精采的世界。

 

但是今天我們能用貝蒂來安撫多多,讓我發現繪本還能反向的從想像回饋到現實。故事裡的貝蒂是虛構的,但是她生氣的行為能讓孩子同理,她在現實生活中自己情緒暴走的時候,想起貝蒂的故事,她就知道該怎麼辦。

 

這種日常生活行為的參考,透過故事輸入到她們的腦海裡,比起爸媽一天到晚在旁邊叨叨絮絮的說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孩子買單的機率應該會高一點。

 

在另一天的早上,多多很早就起床,所以她喝完奶、換好衣服之後,還有一點空閒時間。她拿了《小雞逛超市》這一本書要我講給她聽,我看時間還有點充裕,因此就打開繪本講給她聽。

 

自從上次領教到繪本的威力,我現在講故事的時候都特別注意可以連結到她行為的情節及畫面。比如說這本書後半段內容是雞媽媽帶著小雞從超市回家,在家門口遇到雞爸爸,然後雞爸爸就帶著小雞去洗澡,雞媽媽則在煮晚餐。

 

念到這裡我就跟多多說:「妳看他們回家就先洗澡啊,妳回家也要先洗澡唷,知道嗎?」

 

多多點點頭。

 

「要先洗澡才吃飯飯!」她指著繪本內頁這樣說。這句話其實每天晚上她進門之後我們都在念,但她平常都直接反抗,希望小雞們能說服她,回家就是應該先洗澡才吃飯。

 

我繼續翻頁,故事裡,小雞們吃完飯後各自睡在小床上。

 

「妳看,小雞每個人都睡自己的床,多多妳也睡自己的床,好嗎?」

 

她最近睡覺的時候都要擠到大人床上睡,而且要身體完全黏著大人,我跟花花都猜她可能是看到媽媽照顧弟弟,覺得爸媽的關注被分走了,所以有點焦慮。她一直說她會怕,所以要跟爸爸媽媽睡。

 

多多看了看小雞們睡小床的那一頁,想了一想,拍拍自己的胸脯說:「怕怕!」

 

我:「不要怕呀!爸爸睡你旁邊。」

 

多多:「我要睡馬麻旁邊!」

 

嗯,好吧,繪本威力也沒那麼大就是了,不能期待他們看了就都照做。不然繪本作家早就開放客製化,想叫小孩幹嘛就請作家畫一畫,一定賺翻。

 

但是每天每天跟孩子講故事,在不經意的時候發現他們有從中學會一些事情,又進步了那麼一點點,爸媽就很開心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