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在思考一個問題,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要怎麼記錄,記錄到多詳盡? 


目前有一個1歲10個月的女兒,和剛滿月的兒子。
 
都說老大會得到最多的關注,從出生開始一切過程都是寶,會得到最多禮物,被留下最多照片。所以從老二出生開始,我就提醒自己要記得拍照片、影片,不要讓他長大了發現自己可回憶的題材比姊姊少很多。尤其,老二出生之後,跟老大一對比才驚覺孩子長大變化多大,每個階段都轉眼間就過去了,沒即時記下來,就沒了。女兒現在到哪裡都用跑的,我無法再拍到她搖搖晃晃學走路的樣子了;前陣子發現她聽兒歌可以跟著唱每句最後一個字,我覺得好可愛想說要來錄音,但也沒機會了,因為前兩天發現她已經可以跟上一半的歌詞。
 
所以我時常提醒自己要拍照片、影片。
但後來又發現,這樣的任務好像讓我錯過許多體驗。
 
當兒子對我微笑,我不是專心地回應他,而是立馬轉頭去找手機拍照。
當兒子穿新衣服,我把他抱過來抱過去,找道具、喬角度,希望拍出最適合上傳的照片,但他其實不enjoy這個過程,頂多無感,或是覺得煩。
當女兒第一次要跟弟弟擁抱,我無法專心的引導她認識弟弟,我同時忙著cue老公要怎麼錄下這歷史性的一刻。
當女兒說了什麼好笑的話,我們就像想刺激動物園的孔雀開屏一樣,千方百計的引導她再說一次好讓我們拍,但是她很困惑,她聽不懂我們到底想叫她說什麼?
 
這樣的話我有專心在育兒嗎?陪伴孩子時不是應該要全心全意、以孩子的發展為優先嗎?為什麼這麼小就要訓練他們對著鏡頭笑呢?
 
可是,有好多片段,如果我沒有拍到,就沒有了啊!回頭看女兒小時候的記錄,有很多事情我真的已經忘了,那些照片影片都好好看,我很慶幸有留下來,我想要繼續拍更多給未來的自己看。
 
不光是影像記錄,文字記錄也不知如何拿捏。
 
女兒小時候我有買家長跟保母間使用的聯絡簿,因為產假後就要把她交給婆婆帶,她的生活作息都要有記錄,之後讓婆婆接續著寫。包括每天餵奶跟換尿布的時間,體溫,當天做的活動跟生理上的發展。那時候是當成寫功課一樣,寫起來壓力大,像是大便如果只大一點點不知道要不要記,而且如果作息混亂還會覺得自己沒做好。
 
但現在帶兒子不會這樣壓力大了,我了解嬰兒隨時在變,真的要交給別人的時候再交代當時的狀況就好,所以我只拿個陽春日記本,每天記餵奶跟換尿布的時間,給自己查閱用而已。
 
結果那天去翻女兒小時候的聯絡簿,覺得有好多好可愛的記錄啊!
「今天一直舉著左手。」
「今天看圖卡,比較喜歡熊熊那張。」
「今天看圖卡 (不想看)。」
「今天洗澡時吃了一口泡泡 (嬌生沐浴露)」
「今天唱歌給奶奶聽。」
 
那些都是小嬰兒時期才會有的舉動,看那些文字可以回想起很多畫面。現在沒有在幫兒子記這些,如果真的要記的話又好麻煩,每天睡覺吃飯都沒時間了何必再多找一項工作。
 
總之,我還在拿捏這件事的平衡點,目前還是一直提醒自己要記得拍,但是不時又責怪自己沒有用感官去認真體驗當下。
 
不知道其他家長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孩子出生後我們手機記憶體就不夠用,但拍下這些到底是因為這些片段都不容錯過,還是其實妨礙了我們跟孩子相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eo 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